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高温热流体活动与油气藏形成

被引:21
作者
孟元林
肖丽华
殷秀兰
李臣
秦建忠
冯文彦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秦皇岛分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矿业大学
[4] 华北油田公司 秦皇岛 中国地质大学
[5] 北京
[6] 秦皇岛
[7] 任丘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热流体; 对流; 煤成烃; 油气藏;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C-P)煤系地层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规律,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成份的分析和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的研究,对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苏桥凝析油气田高温热流体的活动和成藏机理进行了探讨。文安斜坡的流体包裹体分为两期,第一期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2.2~3.85wt%NaCl,均一温度在91~157℃之间,代表了正常地温梯度和埋藏条件下的古地温;第二期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4.3~6.85wt%NaCl,均一温度在141~312℃之间,是地下高温热流体活动的结果。高温热流体是由第三纪时期辉绿岩侵入上古生界,引起地层水热对流形成的。高温热流体沿断层、不整合和储层构成的输导系统活动时,加速了粘土矿物的转化,提高了有机质的成熟度,扩大了生油窗的范围。而有机质在生烃过程中释放出的短链羧酸,溶蚀储层中的铝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形成次生孔隙。统计表明,文安斜坡石炭-二叠系镜质组反射率R0%与第二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成正相关关系,R0%异常高值带对应着储层的异常高孔隙发育带。热流体的活动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储层次生孔隙的产生、富烃热流体的运移,并使其在第三纪二次生烃和成藏,热流体活动的地区就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