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1953年长江口南支冲淤状况重建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4
作者
潘威
机构
[1]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长江口南支; 冲淤; 扁担沙; 南丰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7.1 [海岸地貌];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本研究基于GIS技术构建网格体系,处理三份近代实测海图汇编资料,重建了长江口南支河段(徐六泾口-吴淞口)1861-1953年期间的冲淤强度及其分布,基本理清了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现代观测制度确立前研究区内河槽冲淤状况及变化过程,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南支处于强烈冲刷阶段,至20世纪中期冲淤大体平衡而略有淤积;其中≤3m和≥10m水域的冲淤变化状况最为明显。今南支航道体系的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自然冲淤基础上进行人工整治的产物。在重建冲淤状况的基础上,对崇明县城南侧扁担沙——南丰沙的变迁过程进行重建,以此为例探讨了典型河槽断面的演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67 +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器测时期以来长江河口泥沙冲淤及其入海通量研究.[D].吴华林.华东师范大学.2001, 01
[2]   崇明岛形成的历史过程 [J].
张修桂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57-66
[3]  
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M].张修桂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