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带净化水质及其生态功能与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17
作者
张凤凤 [1 ]
李土生 [2 ]
卢剑波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与工程研究所
[2] 浙江省林业厅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心
关键词
河岸带; 生态功能; 尺度; 廊道作用; 生物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河岸带是指河水、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河岸带成为二者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过渡地带。随着非点源污染的加剧,河岸带由于其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作用和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还有其他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廊道作用、巩固堤岸、经济功能、景观价值等。目前,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尺度上对河岸带研究都有进行并有待深入,退化河岸带的重建和恢复研究对于河岸带发挥其生态功能越来越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模型研究进展 [J].
范小华 ;
谢德体 ;
魏朝富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1) :277-282
[2]   二道白河河岸带珍稀植物的分布格局 [J].
李冬 ;
王青春 ;
邓红兵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6) :885-889
[3]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J].
江明喜 ;
党海山 ;
黄汉东 ;
陶勇 ;
金霞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2) :178-182
[4]   森林溪流水质的研究进展 [J].
王云琦 ;
王玉杰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4) :242-246
[5]   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J].
张建春 ;
彭补拙 .
生态学报, 2003, (01) :56-63
[6]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J].
邓红兵 ;
王青春 ;
王庆礼 ;
吴文春 ;
邵国凡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951-954
[7]   多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法研究 [J].
尹君 ;
刘文菊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4) :160-164
[8]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对降雨水质的影响 [J].
陈步峰 ;
林明献 ;
邱坚锐 ;
吴仲民 ;
周铁峰 .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04) :333-338
[9]   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J].
王礼先 ;
张志强 ;
不详 .
世界林业研究 , 1998, (06) :15-24
[10]   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 [J].
陈吉泉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4) :439-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