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生烃机理在中下扬子高演化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6
作者
林小云
刘建
机构
[1]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二次生烃; 海相地层; 高演化烃源岩; 生烃潜力; 中下扬子区;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7.05.01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野外地质观察、油气地球化学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二次生烃特征和生烃机理,将其应用到中下扬子区海相高演化烃源岩生烃潜力的评价。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二次生烃具有明显的迟缓现象,也仍具有相对的生烃高峰,二次生烃量与一次生烃量的总和小于连续热演化的生烃量,这些特征都与一次生烃的演化程度密切相关,初始演化程度成为评价高演化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的关键因素。中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发育的6套烃源岩中,下二叠统、下志留统和下寒武统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是主要的烃源层。下古生界烃源岩进入生烃时间较早,在强烈的构造运动背景下,生成的油气难以保存;上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燕山—喜山期的再次沉降地区成为二次生烃的供源区。因此,下古生界台地相区和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一定的二次生烃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J].
张有生 ;
秦勇 ;
刘焕杰 ;
朱炎铭 ;
姜波 ;
范炳恒 .
地球化学, 2002, (03) :273-282
[2]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有利区层序样式分析 [J].
周雁 ;
王成善 ;
陈洪德 ;
王正元 ;
梁西文 ;
文可东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1) :22-29
[3]   煤中有机质二次生烃迟滞性及其反应动力学机制 [J].
秦勇 ;
张有生 ;
朱炎铭 ;
范炳恒 ;
姜波 ;
李田忠 .
地球科学, 2000, (03) :278-282
[4]   煤二次生烃作用程序热解模拟试验研究 [J].
汤达祯 ;
王激流 ;
林善园 ;
杨立国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1) :9-15+63
[5]   华北晚古生代煤二次生烃的动力学模式 [J].
邹艳荣 ;
杨起 ;
刘大锰 .
地球科学, 1999, (02) :81-84
[6]   下扬子区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评价 [J].
郭念发 ;
雷一心 .
石油实验地质, 1998, (04) :46-53
[7]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机理研究 [J].
曾凡刚 .
地质地球化学, 1998, (03) :40-46
[8]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范围及潜力研究 [J].
曾凡刚 ;
程克明 .
地质地球化学, 1998, (03) :47-51
[9]   干酪根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J].
刘洛夫,王伟华,李术元 .
沉积学报, 1995, (S1) :147-150
[10]   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煤岩成烃及二次成烃研究 [J].
冉启贵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5, (03)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