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变化与钾素营养

被引:8
作者
赵孔南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构成因子; 水稻; 钾素营养; 矿物质营养; 稻株; 钾含量; 每穗实粒数; 生育时期; 生育阶段; 单株产量; 齐穗期; 抽穗期; 有效穗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于1980年用早稻广陆矮4号和晚稻汕优6号分别以不同施钾量进行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亩施纯钾9斤即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大田增产幅度为9.8—12.8%。施钾能促进稻株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转运和在谷粒中积累。施钾能使稻株不同部位的钾含量(干重%)提高,氮磷含量相对下降,钾氮比值也提高。钾氮比值的大小能反映稻株的营养状况,可作为施肥技术的一个参数。 本文通过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主要生育时期稻株叶片钾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初步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不同生育时期稻株叶片中正常钾的含量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水稻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 [J].
范业成 ;
陶其骧 .
江西农业科技, 1981, (04)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