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绿洲农业自然资源空间组合与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18
作者
张勃
李吉均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甘肃兰州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甘肃兰州
[3]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农业资源; 自然生产潜力; 绿洲;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01.04.021
中图分类号
F323.2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着重计算分析了黑河流域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的分布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 ,光温潜力衰减明显 ,衰减最为明显的区域是上游祁连山区和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地区 ,分别达 6 8%和 6 4 % ,尽管如此 ,目前实际的生产力远未达到农业自然生产潜力 .中游地区的高位冷凉型绿洲 (170 0~ 2 30 0 m)增产潜力最大 ,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 .光、热、水、土资源的空间组合错位 ,限制了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进一步发挥 .对作物气候适宜性的分异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农作物的合理布局 ,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安排在最适宜的种植区 ,高位冷凉绿洲区今后应以春小麦、马铃薯、胡麻、油菜、蚕豆等为主 ,逐步压缩中位绿洲春小麦种值面积 .中位绿洲 (110 0~ 140 0 m)及低位绿洲 (90 0~ 110 0 m)以玉米、谷子和瓜、果、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土、光、热资源潜力 .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二氧化碳、气候变化与农业.[M].王修兰主编;.气象出版社.1996,
  • [2] 河西气候与农业开发.[M].邓振镛;林日暖编;.气象出版社.1993,
  • [3] 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和利用.[M].于沪宁;李伟光 编著.气象出版社.1985,
  • [4] 竺可桢文集.[M].竺可桢 著.科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