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后代的蛋白质变异性分析

被引:8
作者
姬生栋
李吉学
徐存拴
秦广雍
霍裕平
赵宗武
马华平
不详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
[2]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郑州
[3] 新乡市农科所!新乡
[4] 新乡市农科所!新乡
关键词
小麦; 离子束; 大豆DNA; 蛋白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 [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离子注入法转大豆 DNA至小麦 ,结果表明 ,当代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 ,得到高蛋白 (>19% )和低蛋白含量 (≤ 13.99% )两种极端变异新材料。蛋白质含量大于 19% (对照为 15 .9% )的有 2 2株 ,占处理总株数 (362 6株 )的 0 .7% ;13.99%以下的有 5株 ,占总株数的 0 .1%。DNA导入方式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无影响 ,无论导入大豆全长 DNA还是片段 DNA ,均引起当代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但介导时间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有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离子注入法获得大豆—小麦分子远缘杂种及后代的变异分析 [J].
吴丽芳 ;
余增亮 .
核农学报, 2000, (04) :206-211
[2]   导入大赖草DNA小麦后代的变异性状分析 [J].
朱新产 ;
廖祥儒 ;
付增光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11-15
[3]   离子束生物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J].
吴丽芳 ;
李红 .
物理, 1999, (12) :708-712
[4]   应用浸苗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遗传性状变异的初步研究(Ⅱ) [J].
朱生伟 ;
徐仲 ;
朱祥春 ;
史芝文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3) :289-294
[5]   导入外源DNA对小麦基因表达的影响 [J].
朱新产 ;
廖祥儒 ;
付增光 .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01) :44-48
[6]   导入外源DNA小麦蛋白质变异性的研究附视频 [J].
朱新产 ;
朱庆麟 ;
廖祥儒 .
华北农学报, 1998, (01) :37-40
[7]   小麦老化叶片蛋白水解酶的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简报) [J].
张青 ;
叶茂炳 ;
徐朗莱 ;
张荣铣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 (05) :336-338
[8]   离子注入法导入外源DNA引起陆地棉性状变异的研究 [J].
程备久 ;
田秋元 ;
李展 ;
周立人 .
核农学报, 1996, (03) :23-27
[9]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转录调控相关的顺反式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J].
黄伟达 ;
姜学军 ;
黄皓 ;
贺斌 ;
孙崇荣 .
植物学报, 1995, (06) :425-431
[10]   应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 [J].
杨剑波 ;
吴李君 ;
吴家道 ;
吴跃进 ;
余增亮 ;
许智宏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16) :153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