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基因的广东云浮乡贤理事会的价值研究

被引:1
作者
彭灵灵
机构
[1] 广东药学院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乡贤理事会; 传统文化; 乡村治理;
D O I
10.15879/j.cnki.cn44-1099/f.2015.0040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治理,可从农村民间传统文化基因入手,探寻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和内涵价值,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契合。云浮乡贤理事会诞生于有着宗族制度、乡规民约、礼法兼治等文化基因的转型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和广泛的社会根源,其对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创新乡村治理制度、加强乡村管理等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应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会的作用,以村民的积极认同作为乡村治理的价值基础,礼法并用,从而推进乡村社会稳定、建设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民间制度文化与乡村治理的改善——以黄山市为例 [J].
章咏秋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 (01) :10-15
[2]   “非正式治理者”:村治权力网络中的宗族 [J].
张晓晶 .
理论导刊, 2012, (09) :50-52+84
[3]   东西部农村非正式制度与农地制度创新 [J].
马贤磊 ;
曲福田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5, (06) :97-101
[4]   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 [J].
徐勇 .
中共党史研究, 2003, (01) :64-69
[6]  
乡土中国.[M].费孝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M].(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程立显;刘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
[8]  
治理与善治.[M].俞可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