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辐射沙洲潮流水道挟沙力的分析与构建

被引:14
作者
吴德安 [1 ]
张忍顺 [2 ]
严以新 [1 ]
李瑞杰 [1 ]
刘永学 [2 ]
机构
[1]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师范大学海洋及滩涂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辐射沙洲; 潮流水道; 含沙量; 挟沙力; 拟合;
D O I
10.16076/j.cnki.cjhd.2007.03.015
中图分类号
TV143.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江苏省辐射沙洲潮流水道21个站位的连续两个潮周期的潮流、含沙量实测资料,利用比较分析和数据回归研究方法,对各潮流水道的挟沙力计算式进行分析,拟合构建了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主要潮流水道相应的挟沙力动力表达关系式。利用4#15#站位测量数据及相应计算结果计算拟合得出了相应所在潮流水道的挟沙力关系式。同时拟合给出了4#24#站位所在水道的水流挟沙力计算式,并发现16#24#站位所在潮流水道的水流挟沙力关系和4#15#测站所在水道的水流挟沙力关系式有所差别,为此,另外拟合得出了16#24#站位所在潮流水道相关性更强的实用挟沙力经验关系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71 / 3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黄河水流挟沙力的计算公式
    张红武
    张清
    [J]. 人民黄河, 1992, (11) : 7 - 9+61
  • [2] 深水和浅水风浪要素的计算
    邵守良
    [J]. 港工技术, 1997, (02) : 12 - 15
  • [3] 波、流共存时的水体挟沙力
    曹祖德
    李蓓
    孔令双
    [J]. 水道港口, 2001, (04) : 151 - 155
  • [4] 天然河道水流挟沙能力研究
    郭庆超
    [J]. 泥沙研究, 2006, (05) : 45 - 51
  • [5] 泥沙粒径与水流紊动关系试验研究
    周家俞
    刘亚辉
    吴门伍
    王召兵
    陈广云
    [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6, (05) : 679 - 684
  • [6] 海河口平面二维潮流水沙数学模型研究
    谈广鸣
    赵连军
    韦直林
    舒彩文
    [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5, (05) : 545 - 550
  • [7] 波、流共存时的床面剪切力和泥沙运动
    孔令双
    曹祖德
    焦桂英
    刘德辅
    [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3, (01) : 93 - 97
  • [8] Modeling wave-currentinteraction in high turbulent bottom boundary layers. MALARLEY J,DAIVES A G. Ocean Engineering . 1998
  • [9] Numerical modeling of suspendedsediment transport in channel bends. HUANG Sui-lia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er.B . 2006
  • [10] Physical model study of total sediment trans-port in river. DOU G. Chinese Science .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