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郑宏
王江
曹兴华
芮建中
刘进
机构
[1] 成都市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4] 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药理科
[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血液稀释; 药物释放系统; 二异丙酚; 药代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对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ASAⅠ-Ⅱ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稀释组按10ml·kg-1输入复方乳酸林格氏液补充生理需要量后,行异丙酚TCI,TCI 10 min时开始AHHD(在3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20 ml·kg-1)。TCI以恒定靶血浆药物浓度(3μg·ml-1)变速输注60 min。对照组仅输入复方乳酸林格氏液10 ml·kg-1并以相同方式行TCI,但不实施AHHD。分时点间断采动脉血90min,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间断测定血浆总蛋白(TPP)、白蛋白(AIb)、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判断AHHD程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软件分析与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AHHD对TCI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可用二室指数开放型药代动力学模型描述。与对照组比较,稀释组病人的中央室分布容积(V1)和周边室分布容积增大,隔室间的转运速率和清除率加快。AHHD后Hb与Hct较AHHD前分别降低31.0%、31.3%;TPP与AIb分别较AHHD前降低30.1%、25.7%。结论 AHHD后异丙酚TCI所需的靶血浆药物浓度可能相对增加,药物作用时间可能相对缩短。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NONMEM程序及其在临床药理学中的应用 [J].
芮建中 ;
卢建丰 ;
凌树森 .
药学进展, 1997, (03) :32-38
[2]  
现代麻醉学技术[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安刚,薛富善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