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肝脏实质性小占位的临床研究,探讨微小肝癌的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1983~1996年28例结节直径≤2cm的肝脏实质性小占位病变,共34个病灶。首诊后行手术切除14例,19个病灶;TAE治疗6例,7个病灶;首诊后未治、行AFP+B超随访8例。结果:1例TAE后4个月,肿瘤明显增大,行手术切除;另1例2个病灶术后2个月,再次DSA示肝弥漫结节型肝癌。未治组4例,随访15个月~3年8个月,肿瘤增大,3例行手术切除;余4例,随访2年~9年5个月,肿瘤无增大。18例22个病灶获得组织学诊断。最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17例,继发性肝癌2例,肝血管瘤7例,血吸虫性肝硬化结节及肝脏炎性肉芽肿各1例。结论:微小肝癌诊断应结合病史,尤其是乙肝病史、影像学检查及AFP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对伴肝硬化肝脏的微小占位,尽管B超显示强回声病灶,血管瘤诊断仍应慎重,临床中密切随访,增大者应及时治疗。微小肝癌应首选手术切除,效果尤佳。对诊断不明或部位深在,不宜手术者,经肝动脉碘油栓塞治疗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效果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