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量刑建议

被引:62
作者
卞建林 [1 ,2 ]
陶加培 [3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2]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3] 不详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量刑建议; 精准与幅度; 量刑建议效力; 量刑建议异议程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世界范围看,量刑建议愈渐具有重要地位是当下刑事司法制度公力协商模式悄然风靡的结果。随着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确立,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成为牵动认罪案件诉讼程序运行的关键部分。认罪认罚案件中量刑建议制度产生了较多新的实质变化。新形势下,精准刑与幅度刑在认罪案件量刑建议中均具有了新的价值意义,以精准为主、幅度为辅是较为妥当的量刑建议内容模式。量刑建议的效力问题是落实认罪认罚从宽的关键所在,对于《刑事诉讼法》第201条的规定,应当要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包括量刑建议的效力场域、辅助参考到主要依据的转变、一般应当的规范表述、调整量刑建议的规范缘由、量刑建议异议处理程序。对这些问题的充分有效探讨有助于指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量刑建议的若干问题 [J].
陈国庆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 (05) :3-18
[2]   比较法视野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兼论刑事诉讼“第四范式” [J].
熊秋红 .
比较法研究, 2019, (05) :80-101
[3]   关于检察工作的若干问题 [J].
张军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 27 (05) :3-12
[4]   论“交涉性辩护”——以认罪认罚从宽作为切入镜像 [J].
李奋飞 .
法学论坛, 2019, 34 (04) :31-41
[5]   刑事诉讼法解释论纲 [J].
汪海燕 .
清华法学, 2013, 7 (06) :6-23
[7]   从积极到消极的实质真实发现主义 [J].
张建伟 .
中国法学, 2006, (04) :169-179
[8]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量刑建议工作机制研究[A]. 皇甫长城,刘强,周健.《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7卷 总第7卷)[C]. 2019
[9]  
正确把握认罪认罚从宽 保证严格公正高效司法[N]. 胡云腾.人民法院报. 2019 (005)
[10]  
法学论集. 陈朴生. 中华学术院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