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90例临床回顾

被引:19
作者
万伟琳
王丹华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2.131 [];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变化特点。方法比较80年代组与90年代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药敏结果的异同点。结果80年代组以院外感染为主(占8077%),90年代组院内感染增加达5000%;皮肤、脐部及呼吸道感染始终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体温异常、喂养困难、精神差及黄疸、脐部炎症是两组均常见的临床表现。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90年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明显上升。青霉素、红霉素及氨苄青霉素敏感率较低;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优力欣,头孢二、三代)敏感性较高。结论防治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措施;随着致病菌的变化,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5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