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人群健康指导探讨

被引:12
作者
郭丽娜 [1 ]
林淑娴 [1 ]
潘爱娣 [1 ]
郭宝珍 [2 ]
原嘉民 [1 ]
黄鹂 [1 ]
杨志敏 [1 ]
机构
[1] 广东省中医院
[2] 鹤山中医院
关键词
亚健康; 阳虚质疲劳状态; 健康指导;
D O I
10.13194/j.jlunivtcm.2013.01.101.guoln.087
中图分类号
R749.99 [其他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分析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人群的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此类人群的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等籍体检人群进行调研,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分析8627例,其中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共有226例,占总纳入数的2.7%,18~34岁年龄段的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发生率最高(50.9%),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为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67.8%)。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人群中较常见的不适状态依次是精神不振、容易感觉疲劳、体虚无力、腰腿酸痛、记忆力减退等,过度劳累、缺乏体育锻炼、上下班交通拥挤是影响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人群中以18~34岁年龄段、高学历、脑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而缺乏体育锻炼、上下班交通拥挤、过度劳累是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产生的重要诱因,因此在对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人群进行健康指导时,应重视生活方式和心理方面的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体质健康与体育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分析研究 [J].
陈杰 ;
张秀玲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 (01) :150-152
[2]   郑寿全阳虚成因说研究 [J].
刘平 ;
姜冬云 ;
宋兴 .
四川中医, 2009, 27 (10) :36-38
[3]   中医学精气理论在体质形成中的作用 [J].
高博 ;
孙广仁 .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5, (04) :310-311
[4]   生活方式的理论魅力与学科建构——生活方式研究的过去与未来20年 [J].
王雅林 .
江苏社会科学, 2003, (03) :57-62
[5]   痰湿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J].
宋咏梅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02) :100-101
[6]  
出生时期的四时气候节律与体质形成的关系[D]. 成振镛.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