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马鞍桥金矿床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标志

被引:6
作者
隗合明
机构
[1] 西安工程学院资源系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韧—脆性剪切带;矿源层;地下热水;南秦岭;
D O I
10.19814/j.jese.1997.04.004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马鞍桥金矿床是产于南秦岭泥盆系中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沉积—叠加改造成矿特征典型。矿体沿上泥盆统上部层位稳定分布,多与围岩整合产出。矿石类型有破碎蚀变岩型、蚀变千枚岩型、炭质片岩型和含金石英脉型。矿石构造有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和角砾状。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石英、绢云母等,金主要呈显微金、超显微金分布于矿物粒间或被吸附于矿物表面。矿床由多种地质作用经过多期多阶段形成,主要受构造、沉积地层和岩浆活动控制。区域性大型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带、金矿区的展布,地区性二级脆性断裂控制金矿床的范围,局部的更次级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带控制矿体的就位。含了地层为矿床形成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岩浆活动为形成合矿流体提供了热源并是热液运移的主要热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