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轮作下水稻土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被引:60
作者
王昌全 [1 ]
代天飞 [1 ]
李冰 [1 ]
李焕秀 [2 ]
杨娟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水稻土; 重金属形态; 累积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下86个土样中重金属全量和各形态含量分析的基础上,采集分析相应点位上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籽粒的重金属含量,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方程的模拟,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Cr、Cu、Pb、Zn各形态含量的分配顺序为:残渣态>有机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而Cd各形态含量的分配顺序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可交换态。若以活性态(非残渣态含量)而论,Cd的活性最高,Cr的活性最低。除Cr外,各元素全量与各活性形态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土壤中全Cd含量与4种活性形态Cd含量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Cu、Zn全量分别与其铁锰氧化物和有机物结合态含量,Pb全量分别与其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含量间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用卫生部颁布的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评价稻麦籽粒重金属累积情况,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旱作)中的Cd、Cr、Cu、Pb分别超标14.71%、8.70%、6.50%和17.40%,而水稻籽粒(水作)仅有Pb和Cd含量超标10.90%和8.70%。不同形态重金属对水稻和小麦籽粒中重金属累积的影响效应不同,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来看:稻-麦籽粒中Cd含量受到土壤中各活性形态Cd含量的影响。除铁锰氧化态Cd和有机物结合态Cd含量分别对小麦和水稻籽粒中Cd的累积表现出负效应外,其余均为正效应。可交换态Cu含量对稻-麦籽粒Cu累积的效应最大,其次受碳酸盐结合态Cu含量的影响。稻-麦籽粒Pb含量的累积受土壤各活性态Pb含量影响效应的差异不甚明显。稻-麦籽粒Zn含量与土壤各活性态Zn含量间无显著线性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89 / 8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北京市凉凤灌区小麦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健康风险分析——兼论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测定指标的可靠性
    杨军
    陈同斌
    郑袁明
    罗金发
    刘洪禄
    吴文勇
    陈玉成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12) : 89 - 96
  • [2] 湖南柿竹园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植物吸收特征
    雷梅
    岳庆玲
    陈同斌
    黄泽春
    廖晓勇
    刘颖茹
    郑国砥
    常庆瑞
    [J]. 生态学报, 2005, (05) : 1146 - 1151
  • [3] 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宏镔
    束文圣
    蓝崇钰
    [J]. 生态学报, 2005, (03) : 596 - 605
  • [4] 稻田长期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王子芳
    高明
    秦建成
    慈恩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 514 - 517+521
  • [5] B城近郊土壤柱状剖面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王亚平
    裴韬
    成杭新
    陈德兴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 (02) : 144 - 148
  • [6] 河北主要土壤中Cd、Pb形态与油菜有效性的关系
    刘霞
    刘树庆
    唐兆宏
    [J]. 生态学报, 2002, (10) : 1688 - 1694
  • [7] 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及其微生物效应
    杨元根
    E.Paterson
    C.Campbell
    [J]. 环境科学, 2001, (03) : 44 - 48
  • [8] 长江(南京段)现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态研究
    张辉
    马东升
    [J]. 环境化学, 1997, (05) : 429 - 434
  • [9] 污染及有益元素的土壤化学平衡[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何振立主编, 1998
  • [10] 环境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危害与迁移转化[M]. 科学出版社 , 廖自基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