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激素对甘草愈伤组织诱导及染色体加倍的影响(简报)

被引:8
作者
马文芳 [1 ]
黄惠英 [1 ]
王清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外源激素; 甘草; 愈伤组织; 染色体加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7.71 [];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采用不同浓度配比的外源激素NAA、2,4-D和BAP对甘草不同外植体(子叶、下胚轴和胚根)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再生苗分化及细胞染色体加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无差异,均以MS+1.0mg/L NAA+1.0 mg/L 2,4-D+1.0 mg/L BAP培养基的诱导频率最高,均达100%。而再生苗分化具有极显著的差异,以下胚轴最好,在MS+3.0 mg/L BAP+2.0 mg/L ZT+10.0 mg/L GA3培养基上获得的再生苗频率最高,为4.57%。另外,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浓度的NAA、2,4-D对愈伤组织细胞倍性的影响不同,其中下胚轴诱导的四倍体频率明显高于子叶和胚根,平均为42.23%;而1.0 mg/L 2,4-D下的子叶、下胚轴和胚根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四倍体加倍率也达到最高,分别为61.25%,60.00%和58.13%。除此之外,细胞染色体加倍频率随着愈伤组织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甘草试管苗炼苗过程中气孔行为、叶片蒸腾及光合能力的研究(英文) [J].
李朝周 .
草业学报, 2007, (05) :145-151
[2]   松嫩平原草甸生境甘草种群生殖构件表型可塑性及变化规律 [J].
杨允菲 ;
张宝田 .
草业学报, 2006, (02) :14-20
[3]   乌拉尔甘草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简报) [J].
马君义 ;
张继 ;
王一峰 ;
姚健 ;
杨永利 .
草业学报, 2006, (01) :120-123
[4]   甘草的利用价值、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
王照兰 ;
杜建材 ;
于林清 ;
巴达拉呼 ;
史智 .
中国草地, 2002, (01) :74-77
[5]   黄岑同源四倍体株系中黄岑苷含量的比较 [J].
朱丹妮 ;
高山林 ;
陈柏君 .
药物生物技术, 2001, (06) :313-316
[6]   甘草的组织培养 [J].
裴雁曦,郝建平 .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 (03) :19+28-19+28
[7]   甘草胚胎学研究 [J].
蔡雪 ;
申家恒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92, (09) :676-681+731
[8]   丹参同源四倍体新物种的培育 [J].
高山林 ;
徐德然 ;
蔡朝晖 ;
朱丹妮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2, (04) :224-228
[9]   中国甘草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J].
李学禹 ;
魏凌基 .
植物研究, 1991, (03) :45-53
[10]   甘草属(Glycyrrhiza linon)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分析 [J].
朱俭 ;
蔡武城 ;
俞伟 ;
吴斌 ;
李学禹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2) :2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