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中心

被引:60
作者
董英山
庄炳昌
赵丽梅
孙寰
张明
何孟元
机构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关键词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富集中心; 起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采用群体遗传学方法 ,研究分析了 6172份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的数量、遗传多样性指数( Shannon指数 )、 12个性状的综合变异系数及其地理分布。结果表明 :142~ 4 7°N× 12 2~ 12 7°E的东北中南部野生大豆资源分布极广、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变异系数高 ;2 34~ 35°N× 113~ 115°E、 38~ 39°N× 113~ 115°E和 34~ 35°N× 10 7~ 10 9°E的黄河中下游和秦岭山区野生大豆次之 ;3 2 6~ 2 7°N× 119~ 12 1°E的东南沿海地区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综合变异系数均很高 ,但分布较少。根据遗传多样性、综合变异系数及资源的地理分布 ,提出了中国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中心及多样性扩散 ,据此推测了中国野生大豆的起源模式 ,为栽培大豆的起源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21 / 5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和起源中心初探 [J].
周新安 ;
彭玉华 ;
王国勋 ;
常汝镇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03) :37-43
[2]   中国野生大豆(G.soja)籽粒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J].
徐豹 ;
徐航 ;
庄炳昌 ;
路琴华 ;
王玉民 ;
李福山 .
作物学报, 1995, (06) :733-739
[3]   大豆起源及其演化研究 [J].
李福山 .
大豆科学, 1994, (01) :61-66
[4]   大豆起源地的三个新论据 [J].
徐豹 ;
郑惠玉 ;
路琴华 ;
赵述文 ;
邹淑华 ;
胡志昂 .
大豆科学, 1986, (02) :123-130
[5]   大豆的起源演化和传播 [J].
王连铮 .
大豆科学, 1985, (01) :1-6+91
[6]   中国大豆的蛋白资源 [J].
徐豹 ;
郑惠玉 ;
吕景良 ;
周肃纯 ;
邵荣春 .
大豆科学, 1984, (04) :327-331
[7]   关于我国栽培大豆原产地问题的探讨 [J].
吕世霖 .
中国农业科学, 1978, (04) :90-94
[8]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唐启义,冯明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