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及其对相邻海岸沉积体系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李从先
范代读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钱塘江河口湾; 南黄海潮成沙脊体系; 海岸沉积; 下切河谷; 全新世海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依据钻孔资料和已发表的文献,对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及其对相邻沉积体系的影响作了综合和概括。在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分为下切河谷和两侧的河间地两个古地貌单元。冰后期海平面上升,下切河谷被淹,并转化为河口湾,海水随之扩展到两侧的古河间地。全新世最大海侵时形成以镇江—扬州为顶点的古河口湾。7000~7500年以来,当沉积速率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时,长江带来的物质大量沉积,河口湾被充填,并逐渐转变为潮汐平原和三角洲。河口湾被充填之后,长江带来的河流泥沙随之溢出河口湾,进入相邻的河口海岸地区,影响相邻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发育。长江泥沙向南进入钱塘江河口湾,在湾顶形成沙坎;向北输运,成为苏北南黄海潮成沙脊的重要物源,影响该潮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舟山群岛海蚀平台上直接覆盖泥质沉积是以退积为主的河口湾向进积的三角洲环境转变的又一证据。长江输沙量在不断减少,而河口滩涂围垦力度在增加,这将导致相邻的河口海岸沉积体系增长速度减缓,出现侵蚀或侵蚀加剧。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输沙量的减少及其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 [J].
李从先 ;
杨守业 ;
范代读 ;
赵娟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495-500
[2]   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 [J].
赵娟 ;
范代读 ;
李从先 .
古地理学报, 2004, (01) :41-48
[3]   苏北南黄海潮成沙体的发育条件及演变过程 [J].
张家强 ;
李从先 ;
丛友滋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9, (02) :65-74
[4]   舟山海岸带沉积与长江三角洲的海进海退 [J].
钱立平 ;
李雨梁 ;
朱子民 ;
蔡伟庆 .
海洋通报, 1983, (03) :37-44
[5]   钱塘江河口沙坎的近代过程 [J].
钱宁 ;
谢汉祥 ;
周志德 ;
李光炳 .
地理学报, 1964, (02) :124-142
[6]   钱塘江河口沙坎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 [J].
陈吉余 ;
罗祖德 ;
陈德昌 ;
徐海根 ;
乔彭年 .
地理学报, 1964, (02) :109-123
[7]   中国陆棚海的地形及沉积类型的初步研究 [J].
秦蕴珊 .
海洋与湖沼, 1963, (01) :71-85
[8]   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地区砂体的特征和分布 [J].
李从先 ;
郭蓄民 ;
许世远 ;
王靖泰 ;
李萍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79, (02) :252-268
[9]  
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M].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泥沙课题专家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10]  
黄海陆架辐射沙脊群.[M].王颖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