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北极航道海运网络的国家权益格局复杂特征研究附视频
被引:1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振福
李亚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李亚军
孙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孙建平
机构
:
[1]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来源
:
极地研究
|
2011年
/ 02期
关键词
:
复杂网络;
北极航道;
海运网络;
国家权益格局;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U692 [水运工作组织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
081505 ;
摘要
:
北极航道海运网络的国家权益系统可以抽象为由相关权益国家构成的复杂网络,这个网络的结构和性质对研究北极航道海运网络国家权益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出北极航道海运网络国家权益格局涵义的基础上,对北极航道国家权益网络表现出的复杂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表现出来的一些不符合典型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可为今后我国政府的北极航道海运网络国家权益争取提供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理论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聚焦北极航道之一:北极航道 改写海运格局[J]. 中国海事. 2010(11)
[2]
探析俄罗斯对北方海航道的控制问题
[J].
郭培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郭培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管清蕾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2)
:6
-10
[3]
班轮航运网络拓扑特性
[J].
牟向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牟向伟
;
陈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陈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桃迎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9,
35
(02)
:34
-37
[4]
北极航线的中国战略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振福
.
中国软科学,
2009,
(01)
:1
-7
[5]
世界航运网络复杂性分析
[J].
田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田炜
;
邓贵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邓贵仕
;
武佩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武佩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车文娇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
(04)
:605
-609
←
1
→
共 5 条
[1]
聚焦北极航道之一:北极航道 改写海运格局[J]. 中国海事. 2010(11)
[2]
探析俄罗斯对北方海航道的控制问题
[J].
郭培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郭培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管清蕾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2)
:6
-10
[3]
班轮航运网络拓扑特性
[J].
牟向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牟向伟
;
陈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陈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桃迎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9,
35
(02)
:34
-37
[4]
北极航线的中国战略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振福
.
中国软科学,
2009,
(01)
:1
-7
[5]
世界航运网络复杂性分析
[J].
田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田炜
;
邓贵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邓贵仕
;
武佩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武佩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车文娇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
(04)
:605
-60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