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的再生

被引:11
作者
吴国良
叶和春
李国凤
张权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 辽宁省芦苇科学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4] 盘山
关键词
芦苇; 体细胞胚胎发生; 再生植株; 同工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芦苇种子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叶鞘和叶片不发生脱分化。培养基中最合适的蔗糖浓度为4%。维生素 B 类、肌醇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酵母提取物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效应,将随酵母提取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大。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随培养基中2,4-D 浓度的提高,其平均鲜重明显降低。脱分化培养基中2,4-D 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胚性愈伤组织经30代继代培养依然具有90%的分化频率,只是每块愈伤组织的分化苗数减少。反之,非胚性愈伤组织则完全丧失形态发生的能力。对两类愈伤组织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其表面结构有很大差异。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谱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6+462 +4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PLANT-REGENERATION IN CALLUS FROM INFLORESCENCES OF HORDEUM-VULGARE X TRITICUM-AESTIVUM HYBRIDS [J].
CHU, CC ;
SUN, CS ;
CHEN, X ;
ZHANG, WX ;
DU, ZH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4, 68 (04) :375-379
[2]  
Embryogenesis from cultured immature inflorescences of Sorghum bicolor[J] . R. I. S. Brettell,W. Wernicke,E. Thomas.Protoplasma . 1980 (1)
[3]  
Isoelectric patterns of peroxidase isoenzymes from tobacco tissue cultures[J] . Waltraud Rücker,Bertold J. Radola.Planta . 197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