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被引:2182
作者
沈家煊
机构
关键词
主观性; 主观化; 语法化; 认知语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 [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本文综述当前国外关于语言“主观性”(subjectivity)和“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研究情况。“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 ,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跟近来语言学“人文主义”的复苏有关 ,特别是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法”的兴起 ,使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所主张的“科学主义”受到挑战。文章首先对研究比较集中的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即 1 )说话人的视角 (perspective) ;2 )说话人的情感 (affect) ;3)说话人的认识 (epis temicmodality)。对“主观化”的研究有侧重历时相和侧重共时相两种取向 ,前者以E .Traugott的“语法化”( grammaticalisation)研究为代表 ,后者以R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代表。本文对这两种取向的差异和相通之处作了介绍。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5+320 +3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 [J].
沈家煊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 (03)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