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有机质激光热裂解-色谱-质谱探针分析技术的尝试及其前景探讨

被引:5
作者
钟宁宁
PaulGreenwood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2] CSIRODivisionofPetroleumResources
[3] POBox
[4] NorthRyde 北京昌平
[5] NSW
[6] Australia
关键词
激光热裂解; 色谱-质谱分析; 煤成烃; 初次运移; 显微组分烃类同化作用;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1.06.014
中图分类号
P593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激光热裂解-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具有从技术层面上融合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和有机岩石学方法的潜能。通过抚顺煤镜质组分和树脂体的研究实例,介绍了激光热裂解-色谱-质谱探针分析的的基本原理及测试方法。抚顺煤显微组分的微区热裂解产物特征中,镜质组和树脂体热解产物的正烷烃、烷基萘和四氢化萘的总体面貌相似,但树脂体中正烷烃含量较低,而烷基四氢化萘明显较高,这可能反映显微组分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低分子烃类在各显微组分之间的混合作用。除此之外,还把激光热裂解-色谱-质谱探针技术与传统的分子地球化学方法、有机岩石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了激光热裂解-色谱-质谱探针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落射到样品表面的激光束能量(温度)的控制和激光辐射时间的确定,激光束斑大小、热解产物量、色谱-质谱检测灵敏度极限三者的关系等,都是限制新技术应用的技术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05 / 6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与瞻望 [J].
郝石生 .
沉积学报, 1997, (02) :1-5
[2]  
抚顺煤树脂体成烃的初步实验研究——Ⅰ.烃的产率与性质[J]. 贾蓉芬,傅家谟,徐世平,刘德汉,张惠之.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01)
[3]  
石油地球化学进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