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

被引:23
作者
武树臣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律系
关键词
箕子; 证据制度; 五刑; 死刑; 罪犯; 决讼; 黄帝; 西周初期; 皋陶; 甲骨文; 殷墟文字; 西周金文; 秋官; 流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摘要
“”字是古人对“法”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记录。古“法”字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水”原于远古禁忌和流放;“”即蚩尤皋陶,是世代执掌军事和司法之职的部族的图腾;“去”是原子争讼的证据制度,由“弓”和“矢”二字构成。“去”与“夷”字字义正相反,“夷”是弓、矢相符,“去”是弓、矢相背。甲骨文中有“”字,至西周金文而产生古“法”字。商末箕子发明了“明夷”即证据制度,这是“法”字含有“去”字的原因。由此可证,古“法”字当在箕子之后、西周初期形成。古“法”字的结构和本义,为我们今天探讨“法”的起源及其特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