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知识生产“动力源”解读——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崛起的分析

被引:4
作者
朱冰莹 [1 ]
董维春 [2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知识生产; 动力源; 科研崛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712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基于伯顿·克拉克的"协调三角形",构建大学知识生产"动力源"理论模型。政府、产业界两大外部主体,及大学的学术群体构成现代大学知识生产动力源。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演进的分析得出:科研的崛起,是学术主体、政府和产业界力量逐步渗透、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有效衔接,是整合三方力量,推动其科研崛起的制度基础。促进政府、产业界及学术主体建构协同创新机制,也是中国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有效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群体性崛起的机制分析——基于社会进化论的视角 [J].
贾永堂 ;
徐娟 .
高等教育研究, 2012, 33 (05) :79-89
[2]   大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J].
胡建华 .
现代大学教育, 2009, (04) :1-4+112
[3]   科学研究与美国研究型大学 [J].
R·阿特肯森 ;
W·博兰皮得 ;
余慧萍 ;
赵炬明 .
复旦教育论坛, 2009, 7 (03) :5-11+53
[4]   美国研究型大学及其基础研究 [J].
梁彤 ;
李驹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02) :69-74+94
[5]  
国家与大学关系的哲学分析.[D].茹宁.南开大学.2007, 04
[6]   What happened after Sputnik? Shaping university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J].
Geiger, RL .
MINERVA, 1997, 35 (04) :349-367
[7]  
高等教育变革的国际趋势.[M].(美) 阿特巴赫;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  
当代美国科技.[M].朱斌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  
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M].沈红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10]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英]阿什比(E·Ashby) 著;滕大春;滕大生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