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和控制受污染饮用水源中的致突变物质
被引:14
作者
:
陈忠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大学
陈忠林
范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大学
范洁
马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大学
马军
田会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大学
田会君
张永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大学
张永乐
李圭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大学
李圭白
机构
:
[1]
哈尔滨建筑大学
[2]
哈尔滨自来水公司
来源
:
中国给水排水
|
1998年
/ 04期
关键词
:
饮用水,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致突变物,深度处理;
D O I
:
10.19853/j.zgjsps.1000-4602.1998.04.001
中图分类号
:
TU991.2 [净水工程(给水处理)];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应用Ames试验分析评价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新技术对低温低浊时期松花江水中致突变物质及其前驱物的去除和控制效果,探讨了能有效去除和控制饮用水致突变活性的处理工艺。实验表明,该技术对受污染饮用水源中的致突变物质及其前驱物有良好的去除和控制作用,充分发挥了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两种技术的优势,从而保证了饮用水安全,显示了该项技术应用于污染水源深度处理的良好前景及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1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污染源治理与饮用水除污染并重──关于我国水环境污染对策的探讨
[J].
李圭白,李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李圭白,李星
.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6,
(05)
:1
-4
[2]
关于我国城市给排水科技优先发展领域的探讨
[J].
宋序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
宋序彤
.
中国给水排水,
1995,
(02)
:25
-29
[3]
高锰酸钾的氧化助凝效能研究附视频
[J].
马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马军
;
李圭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李圭白
;
范萃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范萃苓
;
贾永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贾永新
.
中国给水排水,
1992,
(04)
:4
-7+2
[4]
用高锰酸钾去除和控制受污染水源水中的致突变物质
[J].
李圭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圭白
;
马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马军
.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
1992,
(02)
:15
-18+2
[5]
活性炭水处理技术[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兰淑澄编著, 1991
←
1
→
共 5 条
[1]
污染源治理与饮用水除污染并重──关于我国水环境污染对策的探讨
[J].
李圭白,李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李圭白,李星
.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6,
(05)
:1
-4
[2]
关于我国城市给排水科技优先发展领域的探讨
[J].
宋序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
宋序彤
.
中国给水排水,
1995,
(02)
:25
-29
[3]
高锰酸钾的氧化助凝效能研究附视频
[J].
马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马军
;
李圭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李圭白
;
范萃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范萃苓
;
贾永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贾永新
.
中国给水排水,
1992,
(04)
:4
-7+2
[4]
用高锰酸钾去除和控制受污染水源水中的致突变物质
[J].
李圭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圭白
;
马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马军
.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
1992,
(02)
:15
-18+2
[5]
活性炭水处理技术[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兰淑澄编著, 199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