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扰动下的太湖悬浮物实验与模拟

被引:27
作者
逄勇
庄巍
韩涛
李一平
翟金波
机构
[1]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太湖底泥; 波浪水槽实验; FVCOM模型; 悬浮物; 临界切应力;
D O I
10.13227/j.hjkx.2008.10.007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采用太湖湖区底泥,根据波浪水槽实验总结了各种扰动强度下太湖底泥的起动切应力.波浪水槽可以系统地模拟太湖常见的波浪强度.通过实验确定了太湖底泥的临界切应力为0.050Pa,采用国外先进的FVCOM模型计算模拟了太湖流场和悬浮物分布并和太湖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较为合理,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由于目前太湖的野外监测资料存在较明显的时空不一致性,模型参数率定的精度受到了较大影响,太湖悬浮物与太湖底泥的内源释放以及水体的透明度有较大关系,因此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太湖的悬浮物规律对太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743 / 27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太湖底泥营养要素动态释放模拟和模型计算 [J].
逄勇 ;
韩涛 ;
李一平 ;
翟金波 .
环境科学, 2007, (09) :1960-1964
[2]   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1.铵态氮释放速率的空间差异及源-汇通量 [J].
范成新 ;
张路 ;
秦伯强 ;
胡维平 ;
高光 ;
王建军 .
湖泊科学, 2004, (01) :10-20
[3]   太湖沉积物悬浮的动力机制及内源释放的概念性模式 [J].
秦伯强 ;
胡维平 ;
高光 ;
罗敛葱 ;
张金善 .
科学通报, 2003, (17) :1822-1831
[4]   太湖水体透明度的分析、变化及相关分析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陈伟民 ;
胡维平 ;
杨顶田 .
海洋湖沼通报, 2003, (02) :30-36
[5]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表层沉积物磷行为的研究 [J].
张路 ;
范成新 ;
秦伯强 ;
杨龙元 .
湖泊科学, 2001, (01) :35-42
[6]   太湖梅梁湾水动力及相关过程的研究 [J].
秦伯强 ;
胡维平 ;
陈伟民 ;
季江 ;
范成新 ;
陈宇炜 ;
高锡芸 ;
杨龙元 ;
高光 ;
黄文钰 ;
姜家虎 ;
张琛 ;
刘元波 ;
周子元 .
湖泊科学, 2000, (04) :327-334+385
[7]   太湖风生流三维数值模拟试验 [J].
逄勇 ;
濮培民 .
地理学报, 1996, (04) :322-328
[8]   环境因子对五里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J].
尹大强 ;
覃秋荣 ;
阎航 .
湖泊科学, 1994, (03) :240-244
[9]  
SEDTRANS96: the upgraded and better calibrated sediment-transport model for continental shelves[J] . Michael Z Li,Carl L Amos.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 . 2001 (6)
[10]  
Sediment Resuspension Near the Keweenaw Peninsula, Lake Superior During the Fall and Winter 1990–1991[J] . Nathan Hawley.Journal of Great Lakes Research .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