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苕溪蓝藻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8
作者
丁源
李建华
王育来
黄亮亮
机构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蓝藻; 细胞密度; 南太湖; 总氮; 东苕溪;
D O I
10.13671/j.hjkxxb.2012.11.026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研究了东苕溪(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秋季和春季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监测了东苕溪18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细胞密度及种类组成等指标,分析了影响蓝藻时空分布差异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观察到浮游植物8门60属132种,其中,蓝藻门9属14种,蓝藻细胞密度占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平均比例为60.3%,蓝藻细胞密度自东苕溪下游至上游呈减小趋势,最高值出现在东苕溪下游距南太湖湖口3km以内.在秋季,东苕溪下游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优势种,春季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丝状蓝藻(小席藻)是上游的优势代表种.东苕溪下游蓝藻的绝对优势与特殊的水动力条件、高浓度的营养盐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藻细胞密度与水深(p<0.01)、总氮(p<0.01)和溶解性总碳(p<0.05)呈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820 / 28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南太湖浮游植物种群季节变化及噬藻体的初步研究.[D].梁兴飞.浙江大学.2010, 08
[2]   洋河水库蓝藻水华爆发预测影响因子研究 [J].
丁薇 ;
揣小明 ;
钱新 ;
胡志新 ;
储昭升 ;
杨柳燕 .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1, 3 (04) :1-5
[3]   东苕溪中下游河岸类型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J].
黄亮亮 ;
李建华 ;
邹丽敏 ;
佐藤辰郎 ;
鹿野雄一 .
生态学报, 2011, 31 (12) :3415-3423
[4]   南太湖入湖口蓝藻水华时空分布规律及相关响应因子分析 [J].
杨晓红 ;
陈江 ;
周李 ;
常艳春 ;
吴建 ;
许盈斐 .
中国环境监测, 2011, 27 (02) :92-96
[5]   福州山仔水库水华微囊藻毒素时空分布特征 [J].
王菲凤 ;
仝川 ;
杨芳 ;
陈祖亮 ;
杨红玉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3) :533-546
[6]   太湖蓝藻水华分级及其时空变化 [J].
刘聚涛 ;
杨永生 ;
高俊峰 ;
姜加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2) :156-160
[7]   淀山湖蓝藻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J].
汪益嫔 ;
由文辉 ;
胡雪芹 ;
徐春燕 ;
童琰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12) :2477-2485
[8]   东苕溪上游环境流量研究 [J].
冯迹 ;
杜倩倩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 16 (11) :1201-1203
[9]   夏季梅梁湖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J].
张军毅 ;
陆敏 ;
叶凉 ;
宋挺 ;
石浚哲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S1) (S1) :97-100
[10]   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与实践 [J].
孔繁翔 ;
马荣华 ;
高俊峰 ;
吴晓东 .
湖泊科学, 2009, 21 (03) :31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