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抗凝血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
被引:4
作者:
许延路
李相喜
李继福
机构:
[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
[2] 济南安康医院内科
[3] 山东省交通医院门诊部
来源: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凝血;
抗凝血;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凝血、抗凝血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指标,探讨ACS不同时期血液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ACS患者6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恢复期58例,为急性期组随访观察患者。同时选取54例正常对照。抽取外周抗凝静脉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F1α(6-k)、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PT、TT和APTT有所缩短,但差异无显著性;恢复期APTT稍延长,PT与TT几乎无差别,两组Fg均显著升高;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的APTT显著延长。急性期AT-ⅢAg、AT-ⅢA和6-k显著降低,vWF显著增高,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的AT-ⅢAg和AT-ⅢA显著上升,vWF显著下降,6-k稍有上升。结论AC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应给予抗凝、降纤等干预性治疗,同时亦应注意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vWF和6-k可以作为间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6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