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材料耐淹涝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6
作者
李阳生
李玉昌
周建林
李达模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所!长沙
关键词
水稻; 禾稗; 耐淹性; 淹没; 耐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禾稗”DNA导入后代及受体、供体为试验材料 ,应用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的相对受害率(RD/% ) ,叶片的电导率 (k)和膜脂过氧化物的产物丙二醛 (MDA)的增加量几个生长、生理指标 ,在苗期模拟没顶淹水处理 2、4、6d ,比较研究了“禾稗”DNA导入后代与供体、受体耐淹涝能力 .结果显示 :在淹涝胁迫下 ,“94D 0 5”、“94D 34”的干重RD/%分别小于它们的受体“科长早 3号”和“圭 6 30” ,达到或接近与供体“禾稗”的水平 ,但“94D 5 4”的干重RD/%值显著高于供体 ,而略低于其受体“圭 6 30” ;无论是“禾稗” ,还是水稻 ,它们叶片的k、MDA均随淹涝时间延长而增大 ,但不同试验材料增加百分率存在明显差异 .“94D 0 5”的k、MDA的增加量比供体“禾稗”高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与受体“科长早 3号”相比显著降低 .“94D 34”、“94D 5 4”的k增加量高于供体“禾稗”而低于受体“圭 6 30” ,差异均不显著 ;“94D 34”的MDA的增加率与受体“圭 6 30”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但与供体“禾稗”差异不显著 ;“94D 5 4”与受体“圭 6 30”差异不显著 ,但与供体“禾稗”差异达到极显著 .多重比较表明淹涝胁迫后叶片的k、MDA增加率与植株干重RD/%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因此 ,应用分子育种技术向水稻导入“禾稗”DNA可以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稗草DNA穗茎注射导入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初报 [J].
周建林 ;
李阳生 ;
贾凌辉 ;
李达模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7, (04)
[2]   淹水对杂交水稻分蘖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J].
李乐农,麻浩,黄继山,曾盔,王惠群,夏玮,李继军,孙福增 .
杂交水稻, 1995, (05) :31-33
[3]   水稻远缘花粉诱变育种的研究 [J].
李达模 .
湖南农业科学, 1987, (04) :17-18
[4]   外源DN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变异 [J].
段晓岚 ;
陈善葆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3) :6-10+97
[5]  
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王连铮,戴景瑞主编, 1998
[6]  
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林世成, 1991
[7]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薛应龙 主编, 1985
[8]  
耐铁毒水稻分子育种研究. 周建林. 湖南农业大学 . 1997
[9]  
Trangenic rye plants obtained by injecting DNA into young floral tillers. de la Pena, Lorz L, Schell C. Nature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