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生理研究Ⅰ——不同生育期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英文)

被引:11
作者
徐梅珍 [1 ]
刘晓 [2 ]
余丽琴 [3 ]
刘世强 [2 ]
曾黎明 [2 ]
陈蓉蓉 [2 ]
王义华 [2 ,4 ,5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技术学院
[2] 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
[3]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4] 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
[5]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耐冷性; POD; CAT;
D O I
10.16175/j.cnki.1009-4229.2010.02.034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定糖法;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结果]在各个生长时期东乡野生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浓度。这些可溶性物质含量的高低对于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可能通过提高或维持细胞质的溶质浓度,来达到增强植株抗性的目的;在冬季,东乡野生稻叶片中POD活性水平高,有效地清除叶片细胞中由低温激发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而其CAT活性低温条件下明显降低,这可能与POD与CAT的结构和作用机理不同有关;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波动不大,较对照水稻品种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耐寒生理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Mapping of QTLs for Leaf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Stress Tolerance in Rice[J]. JIANG Jing1, ZHUANG Jie-yun2, FAN Ye-yang2, SHEN Bo1 (1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2Chinese National Center for Rice Improvement/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Biolog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310006, China).Rice Science. 2009(01)
[2]   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J].
赵丽英 ;
邓西平 ;
山仑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2) :413-418
[3]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研究进展 [J].
向彦 ;
贺浩华 ;
刘宜柏 ;
傅军如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3, (04) :482-486
[4]   水稻耐冷性研究 Ⅰ.稻冷害类型及耐冷性鉴定评价方法概述 [J].
戴陆园 ;
叶昌荣 ;
余腾琼 ;
徐福荣 .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1) :41-45
[5]   DA-6浸种对水稻幼苗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J].
张子龙 .
贵州农业科学, 2001, (04) :14-17
[6]   抗冷与不抗冷水稻在低温期间叶片ABA与GA1水平变化的差异 [J].
黄涛 ;
陈大洲 ;
夏凯 ;
周燮 .
华北农学报, 1998, (04) :57-61
[7]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穗期的耐寒性研究 [J].
陈大洲,肖叶青,赵社香,熊焕金,皮勇华,罗利军 .
江西农业学报, 1996, (01) :1-6
[8]  
生物化学实验[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史锋主编, 2002
[9]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 编, 1999
[10]  
植物生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潘瑞炽等 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