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奇山·英雄山——西岳华山历史文化蕴义的全程叩问

被引:8
作者
侯甬坚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西岳; 华山; 文化蕴义; 人与山脉; 文化高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28.3 [山];
学科分类号
0705 ;
摘要
本文以西岳华山为实例,以道教传播史、山路修凿史、旅游史、地理学史为基础和衬托,以思想史为依归,从目为祥云和雾霭环绕神灵寄寓之神山,到令游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之奇山,再到赋予人类社会正义力量固有之英雄山,展开对研究对象的一种山脉历史文化蕴义的探寻、解绎和归纳工作。通过以宽口径尺度度之之西岳华山历史文化,初步探知的蕴义有:(1)"華"为"花"之本字,虽自先秦起常用,却惟有"華山"以自然实体形式保持热度,散发影响,对华夏、中华之名起到令人瞩目的衬映作用;(2)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子提出"君子若华山"的比喻,颇为符合孔子"仁者乐山"的思想,也甚合华山由"仁"至"正"的山脉文化形象及其诸多实践者的人生历程;(3)明初医者兼画家王履登临西岳体会出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心得,不仅阐发了普天下骄子——士人们从事创作的书绘之途,且将人类与山脉的关系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水平上。本文的结论是:名山有赖自然高度而挺立,更有赖文化高度而跃升,时代推动着最大的人群登山领略无限自然胜景,人类的创造性认识又随之继续丰富着其乐无穷的山脉文化史。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20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1]  
黄河中游晚新生代地貌演化与黄河发育.[D].王均平.兰州大学.2006, 09
[2]  
徐霞客游记.[M].(明) 徐弘祖;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  
华山志.[M].韩理洲主编;.三秦出版社.2005,
[4]  
云笈七签.[M].(宋)张君房编.中华书局.2003,
[5]  
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M].(法)索安(AnnaSeidel)著;吕鹏志;陈平等译;.中华书局.2002,
[6]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张国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7]  
五杂组.[M].(明)谢肇〓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8]  
王履《华山图》画集.[M].[(明)王履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9]  
王力古汉语字典.[M].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00,
[10]  
钟敬文民俗学论集.[M].钟敬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