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

被引:91
作者
李金铮
机构
[1]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土地改革; 农民心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9.5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K269.6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307 ; 060205 ;
摘要
以往关于土地改革的研究主要限于简单的“政策——效果”模式,忽视了乡村社会尤其是农民大众的心态、行为及其与土地改革的互动关系。1937- 1949年华北乡村土地改革的历史表明:本来给农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土地改革,并没有立刻燃起农民的热情之火,他们往往胆小怯懦,不敢立即起来响应。为此,中共从改造传统的民俗伦理入手,通过“挖穷根”、“斗争大会”等方法,激发农民对地主阶级的被剥削感、阶级对立意识、革命斗争意识和拥护中共的意识。在此基础上,一向温和、忍让的中国农民将整个地主阶级打翻在地的复仇情绪宣泄到极点。不仅如此,其传统的平均主义心态不再限于打倒地主阶级的“均贫富”,而是发展为部分贫苦农民侵犯中农利益的绝对平均主义行为。在此贫富错位的社会裂变中,农民传统的发家致富心态转变为既渴望富裕、又惧怕富裕冒尖的矛盾心态,甚至不惜将现有的财产挥霍浪费。总之,在中共土地政策的影响下,农民的传统心态历经空前的激荡和改造,同时一些传统心态也在延续和放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94+4 +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 [J].
李金铮 ;
邹晓昇 .
历史研究, 2003, (04) :169-182
[2]   旧中国地主富农占有多少土地 [J].
乌廷玉 .
史学集刊, 1998, (01) :59-64
[3]   河津县的土地改革运动 [J].
崔秀峰 .
山西文史资料, 1996, (01) :1-23
[4]   旧中国土地占有状况及发展趋势 [J].
郭德宏 .
中国社会科学, 1989, (04) :199-212
[5]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地权分配的再估计 [J].
章有义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8, (02) :3-10
[6]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 [J].
肖一平 ;
郭德宏 .
近代史研究, 1981, (04) :73-87
[7]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J]. 高德福.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6)
[8]  
我的回忆[M].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张明远, 2004
[9]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太行山地区社会调查与研究[M]. 人民出版社 , 魏宏运主编, 2003
[10]  
彭真与土改[M]. 人民出版社 , 李昌远编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