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气浮法分离机理的基础研究

被引:6
作者
任欣
陈卫国
朱锡海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溶剂气浮法,表面活性物质,疏水性物质,分离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6 [环境污染的控制及其排除];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研究了待分离物呈表面活性物系(甲基橙-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和呈疏水性物系(铜-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镍-丁二酮肟)的溶剂气浮变化规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分离效率的高低与有机相和气浮分离物相互作用的强弱不相关.在所研究的溶剂气浮体系中,气泡吸附单元是决定分离效率的关键.总的溶剂气浮过程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其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可作为衡量溶剂气浮过程分离效率的特征参数.表观活化能取决于待分离物质的表面活性,可借用疏水平衡值HLP来反映.表观活化能愈小,其待分离物质的表面活性愈高(HLP值愈小),而气泡吸附量和分离效率则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强化气浮途径的研究 [J].
朱锡海 ;
何炜光 ;
孙一平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1) :60-66
[2]   气浮分离技术研究现状与方向 [J].
朱锡海 ;
任欣 ;
陈卫国 .
水处理技术, 1991, (06) :14-19
[3]   溶剂浮选吸光光度法的理论与实践 [J].
董慧茹 ;
乐秀毓 .
化学通报, 1987, (02) :1-5+53
[4]   浮选分离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J].
徐其亨 .
化学通报, 1981, (11) :42-46+36
[5]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M].刘德荣 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  
物理化学实验.[M].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