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北部59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及对中国条锈菌系抗性鉴定

被引:15
作者
白玉路 [1 ,2 ]
孙权 [1 ]
张春宇 [1 ]
崔娜 [1 ]
林凤 [1 ]
徐世昌 [2 ]
章振羽 [3 ]
高阳 [1 ]
徐晓丹 [1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美国小麦; 小麦条锈病; 分子标记; 抗性鉴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59份美国西北部小麦品种(系)对中国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水平,分析其抗病基因的存在情况,为培育中国抗条锈病新品种提供资源和依据。【方法】选用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条中33号对大部分具有高温成株抗性的美国59份小麦品种(系)苗期及成株期进行抗性接种鉴定,利用与当前有效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Yr10、Yr15、成株抗性基因Yr18、高温成株抗性基因Yr39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抗性鉴定表明,Expresso、02W50076、ACS52610、WA008012、WA008018等5份材料苗期与成株期对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条中33号混合菌均表现为抗病,属于全生育期抗病品种。33份材料苗期表现感病而成株期表现抗病,属于成株期抗病品种。分子检测发现59份材料均不含有Yr10;含有Yr15、Yr18和Yr39的材料分别为12、33和29份,占20%、56%和49%。【结论】Yr18、Yr39在美国西北部小麦品(系)中的分布较普遍,并且大部分可以抵抗中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可应用这些抗性材料配制中国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147 / 11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野生二粒小麦苗期及成株期对条中32的抗性表现 [J].
梁强 ;
严俊 ;
黄丽丽 ;
Fahima T ;
程剑平 .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 (06) :10-12
[2]   应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国外种质对我国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 [J].
李小军 ;
徐鑫 ;
刘伟华 ;
李秀全 ;
杨欣明 ;
李立会 .
作物学报, 2009, 35 (05) :778-785
[3]   小麦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J].
周秋峰 ;
黄长志 ;
赵建国 ;
王保林 .
陕西农业科学, 2008, (02) :7-8
[4]  
四川近年小麦区试品系中Yr5、Yr10和Yr15的分子标记检测[J]. 伍玲,谭君,朱华忠,王中烈,蒲晓蓉.西南农业学报. 2007(02)
[5]   引进国外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鉴定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J].
杜久元 ;
鲁清林 ;
周刚 .
植物保护 , 2006, (01) :83-85
[6]   新引进澳大利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分析 [J].
刘三才 ;
李为喜 ;
朱志华 ;
杨庆文 .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06) :73-75
[7]   加拿大优质春小麦品种的适应性筛选与分析评价 [J].
胡冬梅 ;
王志伟 .
种子, 2003, (05) :67-68
[8]   意大利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的引进与评价 [J].
黄惠 ;
胡琳 ;
王根松 ;
张瑞奇 ;
许为钢 .
河南农业科学, 2003, (09) :8-11
[9]   云南创新小麦种质资源的抗锈性筛选和生态适应性鉴定 [J].
伍少云 ;
奉有壁 ;
汤翠风 .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1) :5-11
[10]  
国外小麦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J]. 孙俊兰,李世平,靖金莲.小麦研究.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