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脑缺血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4
作者
褚晓凡
饶明俐
付学军
饶宜光
马可夫
肖学长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缺血/病理学; 星形细胞/超微结构; 染色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其坏死过程中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缺血再灌组。标本冠状面按A,B,C,D4等分切脑。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单片脑组织TTC染色定位边缘区。取缺血周围区和中心区脑组织,经固定包埋,半薄切片(1μm),超薄切片。JEOL100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缺血3h既可见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变化,以细胞和核肿胀为主。再灌3h胞浆内可见肿大的线粒体和空泡变。缺血6h:细胞水肿加重。缺血6h再灌3h可见细胞肿胀破溃,染色质漏出核周,核周明显水肿。缺血12h,水肿进一步加重。缺血24h及再灌3h星形胶质细胞核破溃变形,核周明显水肿。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3h即可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缺血中心区的星形细胞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变化逐渐加重,而边缘区细胞的损伤与缺血时间呈不一致性。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呈高度的敏感性,可以作为判断早期缺血的一个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5288 / 5289+5474 +547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局灶脑缺血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关系
    褚晓凡
    饶明俐
    董家政
    肖学长
    马可夫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8) : 3793 - 3795+3923
  • [2] 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张西京
    熊利泽
    王曦
    胡文能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0) : 1506 - 1507+1625
  • [3] 脑缺血早期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免疫组化的时程变化研究
    马文领
    马常升
    戴维国
    葛莉
    杨天祝
    [J]. 解剖学杂志, 2001, (01) : 20 - 23
  • [4] 颈内动脉线栓与环扎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模型
    褚晓凡
    董家政
    吴军
    饶明俐
    张淑琴
    [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 (03) : 25 - 27
  • [5] 脑缺血的细胞死亡:坏死或凋亡?
    叶诸榕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8, (05) : 46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