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地温场背景

被引:71
作者
卢庆治 [1 ]
胡圣标 [1 ]
郭彤楼 [2 ]
李忠平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3] 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川东北;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热史恢复; 剥蚀厚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四川东北地区现有的钻井测温数据及测定的岩石样品热导率数据,计算了12口钻井的大地热流值.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现今地温梯度为18~25℃km,平均21℃km,大地热流值介于41~57mWm2之间,平均为49mWm2.在此基础上,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对研究区热史进行了恢复,认为研究区在255Ma左右古热流达到最高值(62~70mWm2),此后热流持续降低直到现今;研究区中-新生界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最大,可达约2100m;异常高压是在低热流的地温场背景下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10 / 11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华北东部中生代热体制转换及其构造意义 [J].
付明希 ;
胡圣标 ;
汪集旸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6) :514-520
[2]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盆地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J].
王良书 ;
李成 ;
刘绍文 ;
李华 ;
徐鸣洁 ;
王勤 ;
葛锐 ;
贾承造 ;
魏国齐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403-407
[3]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的研究 [J].
王永新 ;
冯殿生 ;
汪集旸 ;
吴铁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2) :197-202
[4]   川东地区碳酸盐岩超压与天然气富集关系研究 [J].
李仲东 .
矿物岩石, 2001, (04) :53-58
[5]   准噶尔盆地地温分布特征 [J].
邱楠生 ;
王绪龙 ;
杨海波 ;
向英 .
地质科学, 2001, (03) :350-358
[6]   准噶尔盆地热流及地温场特征 [J].
王社教 ;
胡圣标 ;
汪集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6) :771-779
[7]   油气盆地地热史恢复方法 [J].
胡圣标 ;
张容燕 ;
周礼成 .
勘探家, 1998, (04) :52-54+8
[8]   四川盆地东北缘含气藏构造分析 [J].
何建坤 ;
卢华复 ;
张庆龙 ;
朱斌 .
石油学报, 1997, (03) :9-14
[9]   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 [J].
杜栩,郑洪印,焦秀琼 .
地学前缘, 1995, (04) :137-148
[10]   下扬子区地温场和大地热流密度分布 [J].
王良书,李成,施央申,汪屹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4) :469-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