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制度分析框架——以中国封建时期灌溉设施建设为例

被引:3
作者
柴盈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灌溉设施建设; 集权型制度; 自治型制度; 混合型制度; 匹配性制度分析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封建时期灌溉设施建设绩效辉煌,其中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灌溉设施建设的发展经过了三个波动的阶段,产生了集权型、自治型和混合型三种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分别保证了与其相适应的灌溉设施建设绩效和灌溉绩效。本文采用以"灌溉设施的物质属性——参与者特质——制度环境"为三个权变因素的制度分析框架对这三种制度安排的产生与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效的制度安排取决于权变因素之间互相匹配的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0+80 +8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续资治通鉴长编.[M].(宋)李焘撰;.中华书局.2004,
[2]  
宋史.[M].(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2000,
[3]  
汉中碑石.[M].陈显远编著;.三秦出版社.1996,
[4]  
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M].周魁一等 注释.中国书店.1990,
[5]  
中国农业经济史.[M].曹贯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  
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M].郑炳林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
[7]  
史记.[M].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82,
[8]  
宋会要辑稿.[M].(清)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
[9]   论唐代长江下游农田水利的修治及其特点 [J].
陈勇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108-114
[10]   清末晋南乡村社会的水利管理与运行——以通利渠为例 [J].
周亚 ;
张俊峰 .
中国农史, 2005, (03)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