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法与栽插深度对水稻生育的协同效应研究──对在无密度竞争下水稻个体生育的效应附视频

被引:7
作者
沈新平
庄恒扬
陈后庆
陆建飞
刘世平
机构
[1] 江苏农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土壤耕作;栽培深度;水稻;生长;
D O I
10.16872/j.cnki.1671-4652.1997.01.014
中图分类号
S34 [耕作学与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从水稻个体的角度,研究耕法、栽插深度对其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免耕水稻的早发现象,是浅栽与免耕的协同效应,其效应值达40%,深栽具有抑制免耕水稻的早发作用,抑制效应为26.7%,深栽抑制了水稻基部叶分蘖的发生和耕翻水稻的分蘖性,但深栽导致免耕水稻分蘖的稳定发展,并分配合理,成穗率提高,上层根增加。浅栽激发了耕翻田水稻的分蘖性,并使最高分蘖叶位降至第9叶,其总发生量比其它处理高7~9个,但浅栽降低了成穗率,后期的发根力明显不如深栽。深栽水稻个体产量显著高于浅栽,主要原因是深栽提高了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其中免耕分别高25.0粒和1.1g,耕翻分别高16.4粒和1.7g,产量以免耕深栽为最高。耕法对水稻个体产量的效应不显著,耕法与栽插深度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也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长江下游两种不同质地土壤的少(免)耕效果 [J].
黄细喜 .
上海农业学报, 1987, (02) :39-48
[2]  
水稻群体质量理论与实践[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凌启鸿主编, 1995
[3]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理论[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张洪程, 1991
[4]  
稻麦研究新进展[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凌启鸿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