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59
作者:
温仲明
[1
]
焦峰
[2
]
赫晓慧
[2
]
焦菊英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植被自然恢复;
土壤养分;
人工调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演替虽然总体上具有典型森林区植被演替的特征,但多年生禾草阶段与多年生蒿类演替并没有表现出严格的先后顺序;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替代率随植被恢复表现出由低而高,而后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化的峰值阶段与多年生禾草阶段和多年生蒿类交错出现的阶段相吻合。土壤养分变化表明,该阶段也是退耕地养分消耗与累积处于平衡的阶段,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不同养分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程度从高到低表现为:有效氮>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全磷,而且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累积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尤以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速效钾表现明显。各养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与速效钾相互间显著相关,而全磷和速效磷与其余各养分间的相关性较小,而且磷素养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较小。对植被演替进行人工调控,应充分认识养分变化的这种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3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