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500毫巴高原切变线的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24
作者
:
徐国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中心气象台
徐国昌
机构
:
[1]
兰州中心气象台
来源
:
高原气象
|
1984年
/ 01期
关键词
:
切变线;
正涡度;
气旋性涡度;
毫巴;
天气;
东亚季风环流;
低值系统;
气候特征;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根据十年中国高空气候平均资料(1960—1969年),计算分析了500毫巴高原切变线热力和动力特征。发现它平均位于暖中心北部,並且位于地气温差相对较小的地带。高原切变线大致是东亚季风环流圈的北界,表明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热低压。作者初步认为500毫巴切变线可能是在夏季高原地面加热使高原北侧西风加大,高原主体风速减弱的基础上,由地形统流等动力作用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东亚和太平洋上空平均垂直环流——(一)夏季
叶笃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叶笃正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广基
王兴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兴东
[J].
大气科学,
1979,
(01)
: 1
-
11
[2]
1958年7月亚洲东南部西南季风区和太平洋信风区平均流场和平均经圈环流
陈秋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陈秋士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缪锦海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维亮
[J].
气象学报,
1964,
(01)
: 51
-
61
[3]
青藏高原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作用
徐国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徐国昌
张志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张志银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J].
高原气象 ,
1983,
(02)
: 9
-
16
[4]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5]
西藏高原气象学.[M].杨监初等著;.科学出版社.1960,
←
1
→
共 5 条
[1]
东亚和太平洋上空平均垂直环流——(一)夏季
叶笃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叶笃正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广基
王兴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兴东
[J].
大气科学,
1979,
(01)
: 1
-
11
[2]
1958年7月亚洲东南部西南季风区和太平洋信风区平均流场和平均经圈环流
陈秋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陈秋士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缪锦海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维亮
[J].
气象学报,
1964,
(01)
: 51
-
61
[3]
青藏高原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作用
徐国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徐国昌
张志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张志银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J].
高原气象 ,
1983,
(02)
: 9
-
16
[4]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5]
西藏高原气象学.[M].杨监初等著;.科学出版社.196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