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盆地奥陶系古岩溶特征、演化及其对潜山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8
作者
付立新
胡瑞波
刘淑芝
胡见义
梁狄刚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公司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黄骅盆地; 碳酸盐岩; 岩溶油气藏; 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聚集; 奥陶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按照岩溶化特点,黄骅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由大气水溶解形成的岩溶、有机酸溶蚀古岩溶及埋藏热液古岩溶。其中,控制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大气水岩溶对潜山油气聚集起着显著的作用,它的形成与黄骅盆地演化过程中三期(加里东、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期)重要的碳酸盐岩暴露事件有关。这三期与古抬升相关的岩溶作用相互叠置在一起形成古岩溶复合系统,在黄骅盆地中,由加里东、印支—燕山期岩溶叠置的古岩溶复合体拥有较多的有效孔隙及缝洞,有利于油气的储集,是黄骅盆地中最好的碳酸盐岩储层。同时,古岩溶复合体的形成时间对潜山油气运聚起着决定性作用,发育于中新生代的大气水岩溶是“新生古储”油气聚集的有利因素,但对古生界原生油气聚集不利。加里东期岩溶、埋藏热液古岩溶及有机酸溶蚀古岩溶则对古生界原生油气聚集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带奥陶系油藏的油源与成藏期次 [J].
王铁冠 ;
王飞宇 ;
卢鸿 ;
唐友军 ;
杨池银 ;
廖前进 ;
周建生 ;
孙晓明 .
海相油气地质, 2000, (Z1) :47-54
[2]   大港探区奥陶系岩相古地理与储集层特征 [J].
张立勤 ;
周立英 ;
孙晓明 ;
刘淑芝 ;
张英 .
勘探家, 1999, (02) :33-36+6
[3]   渤海湾盆地古潜山油藏的区域分布规律 [J].
胡见义 ;
童晓光 ;
徐树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1, (05) :1-9
[4]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断块活动与古潜山油、气田的形成 [J].
阎敦实 ;
王尚文 ;
唐智 .
石油学报, 1980, (02)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