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D2受体与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被引:3
作者
林岩松
林祥通
机构
[1]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动物,实验; 大鼠; 受体,多巴胺; 放射自显影术; 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对偏侧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脑多巴胺 (DA)D2 受体改变与脑血流灌注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立体定位脑黑质、腹侧被盖区 ,以 6 羟基多巴胺定向损毁制作偏侧PD大白鼠模型 ,通过阿朴吗啡 (Apo)诱发其向健侧旋转的转数筛选模型 ;并用高效液相 电化学检测器 (HPLC ECD)检测PD模型及对照组大鼠脑纹状体DA含量 ;采用12 5I 左旋 3 碘 2 羟基 6 甲氧基 N[(1 乙基 2 吡咯烷 )甲基 ]苯酰胺 (IBZM)放射自显影图分析、99Tcm 6 甲基丙二胺肟 (HMPAO)大鼠脑内分布观察进行D2 受体与脑血流灌注研究。结果 PD模型大鼠损毁侧 (右侧 )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比左侧(健侧或未损毁侧 )及假手术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模型组损毁侧纹状体 /小脑12 5I IBZM摄取比值为 8 0 4± 0 71,比健侧及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提示损毁侧纹状体D2 受体出现上调效应 ,损毁侧比健侧增高 (30 11± 4 5 3) % ,这与Apo诱导偏侧PD模型大鼠向健侧旋转的 30min转数呈良好的正相关 (r=0 98)。血流灌注研究显示偏侧PD模型大鼠两侧脑区内的放射性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偏侧PD模型大鼠损毁侧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降低、D2 受体出现上调反应 ,后者与Apo诱导的行为学改变呈良好的相关性 ;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电针治疗前后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D2受体与多巴胺含量的对比研究 [J].
林岩松 ;
林祥通 .
中华核医学杂志, 1999, (02) :5-7
[2]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多巴胺D2受体放射自显影、病理形态学及行为的联合观察 [J].
林岩松,林祥通,张天谊,王博诚 .
核技术, 1996, (11) :641-645
[3]   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的脑血流灌注SPECT活体显象研究 [J].
陈生弟 ;
周孝达 ;
徐德隆 ;
朱承谟 ;
张冀先 ;
国毓智 ;
匡琴芳 ;
李彪 .
临床神经科学, 1994, (03) :16-19
[5]  
震颤麻痹患者99mTc-HM-PAO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观察[J]. 宋文忠,林祥通.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1991 (01)
[6]  
Technetium-99m hexamethylpropylene amine oxime single 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 of the brain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correlation with dementia and lateralization[J] . Shuu-Jiun Wang,Ren-Shyan Liu,Hsiu-Chih Liu,Ker-Neng Lin,Ding-E Shan,Kwan-Kum Liao,Jong-Ling Fuh,Liang-Shong Lee.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 199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