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的特征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41
作者
张兴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关键词
铁氧化物铜—金矿床; 磁铁矿或赤铁矿; 钠(—钙)蚀变; 钾化; 岩浆—热液流体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是一类具许多共同特征但成因联系不太密切的矿床类型,近来已成为国外铜—金勘探的主要矿床类型之一。该类矿床以矿石中含有大量的铁氧化物(磁铁矿或赤铁矿)且伴有很强的区域性钠(—钙)质蚀变为特征,可以产于元古代克拉通内或新生代大陆边缘岛弧环境,其周围具火成岩或含蒸发盐层,时空上与之有关的侵入岩为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矿化主要产于近区域主断裂的羽状次级断裂中。部分该类矿床的形成与一定的主岩类型有关,而多数矿床可能由高盐度H2O—CO2—盐混合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形成,且矿化通常与钾化有关。对成矿流体是主要来自岩浆还是受围岩控制尚有争论,成矿模式有蒸发盐来源模式、外来流体加热模式和岩浆—热液流体模式。但对部分该类矿床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岩浆。对该类矿床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需要考虑磁铁矿、硫化物和Cu—Au矿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我国开展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将有益于发现新的铜资源基地。
引用
收藏
页码:551 / 5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首例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矿床的厘定及其成矿演化 [J].
李泽琴 ;
胡瑞忠 ;
王奖臻 ;
刘家军 ;
李朝阳 ;
刘玉平 ;
叶霖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2, (04) :258-260
[2]  
Geochemistry and origin of Proterozoic skarns at the Mount Elliott Cu–Au(–Co–Ni) deposit, Cloncurry district, NW Queensland, Australia[J] . Shiqi Wang,Patrick J. Williams.Mineralium Deposita . 2001 (2)
[3]  
HydrothermalIronOxideCopper Gold&RelatedDeposits:AGlobalPerspective .2 HitzmanMW. AMF . 2000
[4]  
AmphiboliticCu FeskarndepositsinthecentralcoastofPeru .2 VidalCE,Injoque EspinozaJ,SidderGB,etal. EconomicGeology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