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绿洲冷岛效应时空格局的遥感分析

被引:15
作者
潘竟虎
张伟强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冷岛效应; 绿洲; 内陆河; 遥感; 张掖;
D O I
10.13866/j.azr.2010.04.010
中图分类号
P423 [大气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地表温度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中小尺度区域的热量资源和热场分布对绿洲冷岛效应的研究以及评价绿洲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TM卫星影像,采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张掖绿洲1999年和2007年两个时期的陆地表面温度(LST),构建了绿洲"冷岛"比例指数,定量分析了张掖地区近8年来绿洲冷岛效应的时序变化,并且通过对张掖热场的分析,揭示了冷岛效应的空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①张掖绿洲冷岛效应明显,但近8年来有减弱的趋势;②南北向绿洲内部和荒漠内部温度差异均在减小,城区温差在扩大;东西向绿洲内部和城区内部温度差异均在减小,荒漠温差在扩大;③水体、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林地的平均LST有所降低,荒漠等未利用土地LST有所升高,其中建筑用地的LST减幅最大。为研究绿洲的光、热、水、土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变化,评价绿洲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同时对绿洲与荒漠之间的大气物理模型及动力学有一定参考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81 / 4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塔里木南缘绿洲“冷岛”效应及与植被覆盖相关分析——以于田绿洲为例 [J].
马勇刚 ;
丁建丽 ;
徐成波 .
干旱区地理, 2007, (06) :865-870
[2]   塔里木南缘绿洲“冷岛”效应时空变化研究——以于田地区为例 [J].
马勇刚 ;
贡璐 ;
丁建丽 .
中国沙漠, 2007, (05) :866-869
[3]   沙漠绿洲陆面物理过程和地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J].
刘树华 ;
刘和平 ;
胡予 ;
张称意 ;
梁福明 ;
王建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1) :1037-1043
[4]   绿洲冷岛效应的遥感研究——以奇台绿洲为例 [J].
师庆三 ;
肖继东 ;
熊黑钢 ;
马斌凤 ;
冯辉 .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334-337
[5]   不同时相的遥感热红外图像在研究城市热岛变化中的处理方法 [J].
徐涵秋 ;
陈本清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3, (03) :129-133+185
[6]   单窗算法的大气参数估计方法 [J].
覃志豪 ;
LI Wenjuan ;
ZHANG Minghua ;
Arnon Karnieli ;
Pedro Berliner .
国土资源遥感, 2003, (02) :37-43
[7]   中国绿洲地域系统研究 [J].
伍光和 ;
张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0, (03) :1-10
[8]   我国可降水量同地面水汽压关系的经验表达式 [J].
杨景梅,邱金桓 .
大气科学, 1996, (05) :620-626
[9]   临近绿洲的沙漠上空近地面层内水汽输送特征 [J].
胡隐樵 ;
王俊勤 ;
左洪超 .
高原气象, 1993, (02) :125-132
[10]   河西地区绿洲的小气候特征和“冷岛效应” [J].
苏从先 ;
胡隐樵 ;
张永丰 ;
卫国安 .
大气科学, 1987, (04) :39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