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PCR图谱分析生物栅填料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13
作者
李华芝
李秀艳
赵雅萍
黄民生
于学珍
金承翔
徐亚同
机构
[1]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2]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系 上海
关键词
ERIC-PCR; 生物膜; 微生物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水体;
D O I
10.13227/j.hjkx.2006.12.031
中图分类号
X703.1 [技术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采用以填料生物膜和水生植物为主体,以微生物、浮游植物、水生动物为要素的生物栅集成装置,处理上海市某一富营养化水体,实验采用6m3/d的中试规模,7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出水.测试进出水的理化指标,并采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对生物栅填料生物膜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栅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染物降解效果显著,稳定运行后,采用设置生物栅的27号净化池的COD、总氮、氨氮、总磷的去除率较对照池分别提高了20.7%48.5%、20.1%49.7%、39.8%66.2%和60.0%73.9%.水生植物有利于水体氮、磷的吸收和去除,设置水生植物的2号、5号、6号净化池对总氮去除率较未设置水生植物的3号、4号和7号净化池分别提高了30.1%、24.9%、17.6%,总磷的去除率也都提高了10%以上.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显示,设置水生植物的3个净化池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且微生物种类较未设置植物的净化池丰富.指纹图谱在第2d、第15d、第30d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92.22、2.172.43和2.282.68,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71.8%、86.9%和91.0%,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条带的相似性逐渐增加,系统中微生物种群趋于多样化,结构趋于稳定,污染物降解效率也同步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542 / 25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淡水水域富营养化及其治理 [J].
马蕊 ;
林英 ;
牛翠娟 .
生物学通报, 2003, (11) :5-9
[2]  
ERIC-PCR:一种快速鉴别环境细菌菌株的方法[J]. 赵立平,肖虹,李艳琴,张峰.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S1)
[3]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美)J.萨姆布鲁克(JosephSambrook), 2002
[4]   Fingerprinting of mixed bacterial strains and BIOLOG gram-negative (GN) substrate communities by 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sequence-PCR (ERIC-PCR) [J].
Di Giovanni, GD ;
Watrud, LS ;
Seidler, RJ ;
Widmer, F .
CURRENT MICROBIOLOGY, 1999, 38 (04) :21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