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被引:1
作者
George Whitesides [1 ]
张希 [2 ]
机构
[1] 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
[2] 清华大学化学系
关键词
学术休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 研究型大学; 化学家; 应用科学; 青年科技工作者; 科学界; 论文数量; 基础科学; 激励机制; 教员; 美国模式; 攻玉; 他山之石;
D O I
10.16262/j.cnki.1000-8217.2007.02.004
中图分类号
O6-1 [化学现状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1简述我认为国际化学界都相信中国的化学界拥有许多聪明而富有创造力的人,拥有渴望做有重大研究意义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你们具有极大的潜力,而且每个人都期望中国化学家将来成为分子科学的主要贡献者,也许这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我们也相信,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科学学科,对未来社会尤为重要(因为这涉及与化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许多问题,包括国际领导力、能源、水和食物、健康、国家安全、全球化问题、生命起源、记忆的分子基础等等)。我(仅是我一家之言)也相信中国的化学界、欧美的化学界以及整个化学行业在选择重要问题时和对下一代的准备方面会做得比现在更好。(欧美的化学界有他们自己的重要问题要解决,但中国化学界的优势是你们在心理上具备了条件去改革;而且,中国实行的机制,如由中国科学院的中心控制,这使得大规模改革比那些分散的系统进行得更快。)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