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

被引:40
作者
高明
机构
关键词
文字; 陶片; 仰韶文化; 遗址发掘; 刻划符号; 龙山文化遗址; 城子崖遗址; 马家窑文化遗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近些年来,在陕西半坡、临潼姜寨,青海民和马厂沿、乐都柳湾,以及上海崧泽、马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些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于这批资料的看法,最初有人认为:“可能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专门记号。”也有人认为,这就是汉字起源的最初形态。如郭沫若先生说:“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于省吾先生也说:“这种陶器上的简单文字,考古工作者以为是符号,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仰韶文化距今得有六千多年之久,那么,我国开始有文字的时期也就有了六千年之久,这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9,
[2]  
大汶口.[M].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74,
[3]  
西安半坡.[M].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63,
[4]   汉字起源试论 [J].
陈炜湛 .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 (01) :70-77
[5]   上海马桥遗址第一、二次发掘 [J].
黄宣佩 .
考古学报, 1978, (01) :109-137+160
[6]   永昌鸳鸯池新石器时代墓地的发掘 [J].
员安志 .
考古, 1974, (05) :299-308+339
[7]   郑州南关外商代遗址的发掘 [J].
安金槐 .
考古学报, 1973, (01) :65-92+179
[8]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 [J].
方酉生 .
考古, 1965, (05) :215-224+3
[9]   河北永年县台口村遗址发掘简报 [J].
钟庆梁 ;
张英 ;
杨时英 ;
尤道源 ;
萧桂茹 ;
林洪 .
考古, 1962, (12) :635-64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