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堆积物中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特征及其沉积学指示

被引:31
作者
孙有斌
安芷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关键词
风尘堆积; 石英颗粒; 表面微结构; 沉积学指示;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0.04.004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黄土—沙漠交接带的定边县、黄土高原中部偏南的灵台县表土样品及甘肃灵台剖面不同层位的黄土—古土壤—红粘土样品中石英颗粒的形态特征及表面微结构的观察测试 ,结果表明红粘土、古土壤及灵台表土原样中石英颗粒表面具有较丰富的次生硅质沉淀和明显的溶蚀痕迹 ,指示了碎屑石英在沉积之后 ,由于适宜的温湿气候条件而经历了较强烈的风化成壤改造作用 ;而定边县表土样及上粉沙层 (L9)土样中的石英颗粒表面干净 ,具有较多的撞击浅坑等风力搬运痕迹。经过双氧水和盐酸清洗过后的石英颗粒的形态特征及表面微结构非常清晰 ,多为次棱角至次圆状 ,均具有较丰富的撞击麻点和浅坑 ,少数样品可见裂纹分布 ,说明红粘土和上覆的黄土和古土壤一样 ,主要为风力搬运堆积 ;但红粘土样中石英颗粒表面所具有的丰富硅质沉淀和明显的溶蚀痕迹 ,似乎暗示了晚第三纪沉积气候环境显著不同于第四纪的冷干、暖湿气候组合演化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506 / 509+652 +6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陕西旬阳溶蚀残余红土的研究 [J].
赵景波 ;
袁道先 .
地质论评, 1999, (01) :66-70+116
[2]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积证据: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开始及青藏高原的隆升驱动 [J].
安芷生 ;
王苏民 ;
吴锡浩 ;
陈明扬 ;
孙东怀 ;
刘秀铭 ;
王富葆 ;
李力 ;
孙有斌 ;
周卫建 ;
周杰 ;
刘晓东 ;
鹿化煜 ;
张云翔 ;
董光荣 ;
强小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6) :481-490
[3]   灵台黄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及粒度记录 [J].
丁仲礼 ;
孙继敏 ;
杨石岭 ;
熊尚发 ;
顾兆炎 ;
刘东生 ;
朱日祥 ;
郭斌 ;
岳乐平 .
第四纪研究, 1998, (01) :86-94
[4]   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序列的磁性地层年代与古气候记录 [J].
孙东怀 ;
陈明扬 ;
JohnShaw ;
鹿化煜 ;
孙有斌 ;
岳乐平 ;
张云翔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79-84
[5]   西安、山西保德第三纪晚期红土的研究 [J].
赵景波 .
沉积学报, 1989, (03) :113-120
[6]   中国黄土的地质环境 [J].
刘东生 ;
安芷生 ;
文启忠 ;
卢演俦 ;
韩家懋 ;
王俊达 ;
刁桂仪 .
科学通报, 1978, (01) :1-9+26
[7]   中国黄土物质来源的初步探讨——石英粉砂颗粒表面结构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J].
卢演俦 ;
文启忠 ;
黄伯钧 ;
闵育顺 ;
邓华兴 .
地球化学, 1976, (01) :47-53+78
[8]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9]  
石英砂表面结构模式图集[M]. 科学出版社 , 王颖,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