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的历史背景和机因

被引:7
作者
陈国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南工业大学地洼成矿研究所,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研究总中心,国际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地洼学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工作组
关键词
历史背景;;隆升机因;;青藏高原;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97.02.001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自中、上新世大幅度的隆升、形成,是亚洲大陆壳体演化-运动历史中,与地洼构造活动有直接关系的重大事件之一。对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运用历史一动力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从多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根据上地壳结构、历史背景、占植物区、地热活动状态等资料,对隆升运动的物质基础、物理因素、内动力和外动力因素;及其对壳体演化一运动史的制约等的综合分析,表明青藏高原的隆升运动发生于亚洲大陆接纳印度外来壳体的过程完结之后,是在另一次和另一种地壳运动中出现的。从力学上说是在碰撞力及后继挤压力已衰退,又经青藏统一古地台形成、以垂向运动占主导的稳定区阶段的间断之后,再度转入活动区阶段,由于多方面的挤压力才开始发生的,是属于另一个壳体演化阶段和另一个应力场的产物。在造山带的性质上,隆升事件是在印度壳体与中亚壳体汇聚接合已经完成,印度大陆已成为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并且碰撞造山力及其后继厂力都已为地台型地壳运动所代替之后,才由于大陆内部的地洼型造山作用所致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南喜马拉雅地洼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深部构造 [J].
刘代志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7, (02) :115-124
[2]   南喜马拉雅地洼区 [J].
陈国达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5, (01) :1-6
[3]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J].
李吉均 ;
文世宣 ;
张青松 ;
王富葆 ;
郑本兴 ;
李炳元 .
中国科学, 1979, (06) :608-616
[4]  
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编, 1990
[5]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 主编, 1977